为了不让宝宝吃手,很多家庭都是各出奇招,什么辣椒水、苦瓜水、扎手、打手,其实宝宝吃手并不一定就全是坏事,如何正确看待,帮宝宝安然度过这段敏感期,是很多宝爸妈关心的重点。下面我们从宝宝吃手的利弊关系来分析
1、宝宝吃手可能会出现的坏处
病从口入:如果宝宝的手上不干净,染上细菌了,容易生病。其中爸妈比较担心的手足口病,就是可以通过接触消化道及接触传播。如果孩子的手接触了被手足口病病毒污染的食具、奶具等,在舔手后可能传播本病。
牙齿:频繁吃手可能造成牙齿排列异常,甚至影响上下颌骨发育,导致反颌等现象。
说话:经常频繁吃手孩子,容易影响发音,出现口齿不清现象。
外形:脸的外观会随着咬合不正确而变形,宝宝也许会因此被嘲笑,从而产生自卑等不好的情绪。
心理问题:如果宝宝比较大了还经常吃手,容易被周边的朋友取笑影响心理发育。
2、宝宝吃手的好处
促进智力发育
大家常说爱吃手的宝宝更聪明,其实并不是毫无道理。婴儿大脑的发育需要很多感觉刺激信息输入,吃手是婴儿可以自己完成的触觉、味觉、嗅觉刺激。
吃手的过程中可锻炼感觉运动系统
宝宝的手指头运动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细运动,他们能够自主把手放入嘴里,其实是依靠了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协调配合,对宝宝来说这是值得爸妈开心的进步。
寻找自我满足与情绪转移
宝宝吃手,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吃不到妈妈乳头后,偷偷摸摸躲着吃手,这是一种自我情绪安抚的表现。也就说,宝宝在自我转移情绪,寻找自我满足的方式,这有利于宝宝自我意识的发展。
宝宝吃手还有一种情况是边哭边吃手,就像我们成人在紧张的时候会通过上厕所、挠头等方式缓解情绪一样。宝宝的情绪转移法,采用的是更加简单直接的身体触感运动。
3、宝宝吃手该不该管?
宝宝处在正常口预期时,不要频繁阻碍,引起逆反心理
孩子吸吮手指是自我安慰的表现,属于正常现象。宝宝大概会在三个月左右开始出现吃手吮吸现象,六个月内宝宝吃手都不要频繁阻止,避免出现逆反心理,增加孩子对吸吮手指的欲望。
宝宝吃手出现什么情况后需要干预
大部分人都认为,宝宝在2岁以前吃手不属于非要制止的不良习惯。但是如果长此以往,影响宝宝的面部、心理发育时,爸妈就要引起重视。
事实上,不管孩子多大年龄,如果吃手给宝宝的成长带来的弊端比较显著,家长就要及时想办法解决。
如果宝宝单独只吃一个手指头时,要尽早发现,及时干预。
宝宝在8个月以后吃手要比以前少很多。但会固定吃一个手指头,长期吃手有一种信号,我们要早一点干预。宝宝可能会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这个手玩着,那个手吃一些,有的宝宝这种习惯可能要延迟到三四岁。
4、怎样预防和避免宝宝长时间吃手影响健康
母乳喂养时给予足够的关爱与安抚
母乳喂养后,不要让宝宝单独留在床上太久,避免宝宝因为感到无聊而把手放进嘴里,养成吸吮手指的习惯。
让宝宝多用手指去干其他的事情
我们应该让宝宝知道,手指不仅仅是用来吃的,还可以拉扯玩具、抓握摇铃发出响声。慢慢的宝宝就会明白手指除了放进嘴里,还可以拿、抓、扯,让宝宝慢慢减少吃手动作。
提高宝宝的认知力,带娃不要太枯燥
平常让宝宝多接触一些新东西,多和宝宝说说话,想办法多逗他玩,唱儿歌、玩积木或看图书等,让宝宝在游戏活动中忘记吮手指。
5、卫生问题,使用干净的湿毛巾清洁婴儿双手是正确的方法,而使用消毒纸巾就是非常错误的方法。
很多家长还担心,孩子频繁吸吮手指或拳头可能会造成肠道感染,于是经常给他们清洁小手。从预防病从口入的角度,这样做值得提倡。使用干净的湿毛巾清洁婴儿双手是正确的方法,而使用消毒纸巾就是非常错误的方法。
因为使用消毒纸巾擦手,或使用免洗洗手液擦手,会导致孩子通过吸吮手指吞入消毒剂。食入消毒剂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消化吸收不良、慢性腹泻,甚至过敏等。户外活动期间,也要尽可能用清水冲洗婴幼儿双手。
6、可以用不伤手、不伤牙的安抚奶嘴代替
吸吮手指是婴儿的天性,建议尽可能让频繁吸吮手指的婴儿接受安抚奶嘴,不是因为吃手指“太脏”,而是为了:1.吸吮安抚奶嘴,可有效避免今后牙齿变形,因为安抚奶嘴外面的圆片有效抵抗并缓解吸吮带来的向内的吸力;2.可在孩子两岁左右找个机会戒断,比如外出时,而吸吮手指戒断会较难。
所以那些还在为宝宝吸手指而烦恼的宝爸宝们,看了这篇文章想必您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吧。像宝宝如果是6个月之内吃手指的话,我们没有必要刻意的去阻止它。当宝宝2岁后还在吸手指就要引起注意了哦。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之初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