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副产品开发及生化制品市场前景看好目前牛副产品的开发已由过去的简单加工向精深加工等综合利用方面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正式生产或正在使用的以动物脏器和皮、血、骨、毛为原料的生化药物已达到300多种。日本、美国、荷兰等国家的生化药品产量较大,品种也较多,但需求量也较大。我国以动物脏器为原料的生化制药,是在继承传统医学遗产的基础上,吸收国际的先进水平发展起来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化制药工业发展很快,除各种生化制药外,还有大量保健品、化妆品添加剂等,在满足国内医疗保健事业需要的情况下,还远销欧美、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我国在动物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方面己经在世界生化制药产业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34.2万人,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耕地1.77亩,有50%的剩余劳动力,全市共有农牧技术人员300余人,其中畜牧业兽医人员占50%..4相关产业的发展状况 关于相关产业,除当地精饲料加工业已有一定的发展外,在牧草种植方面,由于涟源市在全省启动了退耕还草工程,已出现了一批有一定规模的种草专业企业;肉牛屠宰加工业方面,在各级政府及农开办的支持下,天华科技牧业有限公司的“肉牛标准化育肥屠宰加工综合利用项目”已投产运行,并通过屠宰加工带动农户进入市场。近年来,当地及周边奶牛业也有所发展,娄底娄星区的宏远乳业在奶牛养殖中处于龙头企业地位,该企业利用天华牧业的技术条件实施良种奶牛胚胎分割移植扩繁种群。当地的农牧技术服务体系也比较健全,各乡镇有农技站和畜牧兽医站。涟源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经验产业现状
涟源人素来有吃牛肉的习惯,但是,过去几乎是宰杀老弱病残牛食用,人均牛肉享用量仅1.5kg,低于全国人均1.92kg的水平。从2000年开始,涟源市开始发展肉牛养殖,在产业开发初期,涟源市就注意集中项目资金投入龙头企业,调动民间闲散资金开办专业养殖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2001年5月28日,涟源市石门村私营企业主、全国人大代表肖自江开办了湖南五江集团天华牧业有限公司,采取股份制合作形式,自主经营,自负赢亏,共筹资金3000多万元投入产业开发。2001年共引进良种母牛1500头,为基地农户引进3000多头,引进安格斯纯种牛59头,新建氨化青贮池2000m3; 2002年上半年又引进了良种母牛1700多头投放到基地农户。2004年经国家农业部批准立项,在涟源市七星街镇征地720亩,新建了国家级安格斯纯种牛繁育场,目一前存栏种牛400头。在抓好龙头企业的同时,涟源市着力扶持养殖大户,建立养殖基地。形成规模养殖优势。枫坪镇杨梓村村民谢武龙,原在城区开办武术学校抽出大部分资金组建了“泰龙牧业公司”,共投入资金300多万元。2001年共引进良种杂交母牛248头,2002年又引进了良种母牛500多头投放到基地农户,建立了牧草基地248亩。2004年,市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原主任周铁中,退休后致力于服务农村、服务农民,联合其兄弟出资组建了股份制企业“涟源市铁龙农业科技园”,总面积702亩,种植牧草500亩,新建栏舍6000m2,新建了肉牛育肥示范场,年育肥出栏肉牛3000头。此外全市还组建了天源牛业公司、天隆肉牛交易市场、光阳草业服务公司等,全市共布局了11个基地乡镇。养牛示范村70个,养牛示范户3000多户,经省验收达标,饲养能繁母牛30头以上的大户75户。 在抓好肉牛养殖的同时,还着重抓好牧草种植基地的配套,“草随牛走,牛随草肥”,二者紧密结合。涟源市茅塘镇光阳村,共有水田49.1公顷,旱土16.8公顷,由于村民大多外出打工经商,田地抛荒多年,随着肉牛业的兴起,村支两委牵头成立“光阳草业服务公司”,公司与农户签订租赁合同,租赁全村所有的耕地,开垦部分荒山荒坡,2001年春播牧草72公顷,2002年又新扩13.3公顷。通过退耕还草项目的实施,全市人工种植优质高产牧草面积达600多公顷,草业与牛业的配套,促进了草业与牧业的同步发展。但总的来说涟源市肉牛养殖还刚刚起步,没有形成从繁殖、育肥到屠宰加工的专业分工,品种改良任务重,项目资金不足,产品加工不配套等,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肉牛产业。新建的肉牛屠宰加工厂可以说是“等米下锅”,全市肉牛的良种比率低,品改面不广,天然牧草与秸秆利用率也不到30%.2.2发展肉牛产业的主要经验 从2001年以来,涟源市农业综合开发连续6年共投入财政资金3490万元,支持该市立足资源优势,发展肉牛产业。该市依托龙头企业,走“公司+科技十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之路,做大做强优质牛肉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选准一个品种 实施肉牛产业化,首先要选准一个品种。涟源本地黄牛体形小,生长速度慢。为了改良肉牛品种,该市从新西兰引进了体形大,生长速度快,且适应山区环境的纯种“安格斯”种牛。利用“安格斯”种牛与本地黄牛杂交,培育出了“湘中黑牛”。实践证明,“湘中黑牛”生长速度快,产肉率高,肉质鲜嫩,耐粗饲,其日增重达0.835公斤,比本地黄牛日增重多0.316公斤,高61%。目前,实施品种改良的母牛已有1.52万头,占能繁母牛的27%,实现了对本地黄牛的改造。大大提升了种牛品质。同时,该市采取引进胚胎分割移植技术、发展冷配、建设乡镇技术服务站等多种方式,加速了良种的扩繁,建成了我国南方最大的良种“安格斯,,牛繁育场。截至到2007年3月,全市共引进良种杂交母牛和湘西黄母牛5000多头,饲养肉牛15万头,发展养牛专业户500多户。